为母亲河洗脸”300多志愿者清走两卡车垃圾(图)

“为母亲河洗脸”300多志愿者清走两卡车垃圾(图)

                (形象大使YOYO(右)和学生一起在干枯的湘江边清理垃圾。图/记者陈勇)

  

“为母亲河洗脸”300多志愿者清走两卡车垃圾(图)

  (几个大学生托起同学在展板的最高处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以表决心。昨日,由本报发起为母亲河洗脸,清理湘江垃圾大型公益活动在长沙市风帆广场举行。图/记者陈勇)

  红网12月8日讯(潇湘晨报记者童辉 张祥 王欢 实习生任文婧 黎维 孟婉)有江有海的城市都是伟大的城市,长沙也是如此,正是有了湘江,我们的生活才是那么的美好。

  12月6日,由本报发起的“为母亲河洗脸”大型公益活动在湘江风光带风帆广场举行。300多位热爱美好生活的人聚一起,为了这份美好而共同努力。

  虽然清走的垃圾有限,但已播下爱护湘江的种子。活动后,一名小学生在日记中给湘江道歉:“对不起,以前的我们错了,从现在起,我们要用爱守护你!”

  “我们愿意做湘江的忠诚卫士……我们愿意充当环保先锋。”12月6日,湘江之滨,300多名志愿者面对湘江庄严宣誓。当日,由本报发起的“为母亲河洗脸”大型公益活动在湘江风光带风帆广场举行,湖南著名主持人YOYO、本报执行总编辑龚晓跃一同参与活动。

  300多志愿者相约湘江边

  当日,来自湖南常益高速有限公司的盛全昌一家人来到湘江边,特意来为母亲河“洗脸”。“爸爸,手套太大了。”活动还没开始,6岁的小志愿者戴起手套跃跃欲试。上午10时,300多名志愿者聚集在风帆广场,准备出发。

  在活动举办的前一天,69岁的苏希生老人就来过风帆广场“踩点”,以免找不到地方。次日早上9点左右,他就早早到了现场。“就当是来锻炼身体了,现在的人不怎么出门,老呆在家里看电视打麻将,这样对身体不好。”苏希生说,“参加这个活动,一来是帮湘江洗脸,二来也是锻炼身体,挺好的。”

  来自长沙民政学院的志愿者蒋宁宁发言说,我们都是喝湘江水长大,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关心去爱护我们的母亲河,河床上的太脏了,我们应该给母亲河擦擦脸了。

   过路市民也被吸引来了

  在YOYO的领读下,志愿者们面对湘江庄严宣誓:拒绝污染,我们愿做湘江的忠诚卫士!清除污染,我们愿充当环保先锋!愿母亲河美丽永驻,清澈常在。数百个虔诚的心声,在江边久久回荡。随后,在“为母亲河洗脸”的大型背景板上,志愿者们纷纷签名以示保护湘江之心。

  在启动仪式后,志愿者们兵分三路,一路在风帆广场附近,一路开往杜甫江阁,一路向橘子洲头进发。

  启动仪式还吸引了许多路过的市民,一部分市民也加入到这一活动中来。“是该清理一下垃圾了。”晨练的徐大爷领了手套和袋子,转身就去江边忙活起来。路过的李女士提醒四岁的女儿:“你也不要乱扔垃圾啊。”河床上卖甘蔗的老板也主动保证:“走的时候一定会将垃圾带走。”

   绝大多数是生活垃圾

  中午12点,志愿者们将垃圾搬到路边,一共有300多袋。志愿者们说,河床上绝大部分是生活垃圾,像破衣服、鞋子、饭盒等。而这些当中,最令他们担忧的是白色污染,“那些塑料制品遍布河床,有的已经埋在土下,只露出一点点,这些东西根本不会腐烂,只会越积越多”。

  开福区、天心区的环卫工人在得知本次活动后,非常热心帮忙运走垃圾。开始他们带来了保洁车,但到了现场后,他们发现,保洁车太小了,至少需要2大卡车才能将垃圾运走。“看看我们都做了些什么。”一位老人看到从湘江边上拣来这么多垃圾,非常感慨。

  “下次有这样的活动别忘了叫我。”在走之前,苏希生老人特别交待。他和许多志愿者都说希望每年都有这样的公益行动,“虽然靠这点人不可能把湘江边的垃圾清理完,但可以向长沙市民传递一个信息:大家应该爱护湘江了”。

  脸谱

  “YOYO姐姐好猛哦”

  作为本次活动的形象大使,湖南经视名主播YOYO也来“洗脸”了。

  和国防科大附小的几个孩子将一块埋在地里的大地毯拖出来后,YOYO的上衣和袖口已沾满了黑色的泥巴。她说:“这应该是哪里做活动留下来的,活动做完了地毯却没带走。”

  她脱掉我们给她准备的手套,伸手把那些黑色的大泥块重新填到坑里,一边还叮嘱身边的小朋友:“记得要把土填上去,不然会好难看。”她说,其实环境的保持比清洁更重要。

  泥块很多也挺大,YOYO和小朋友们都累得气喘吁吁了。没人再讲话。

  泥块被整整齐齐地填好后,YOYO直起了身子,把拖至地面的围巾重新围好。随后几乎小跑着到一堆被水泡黑了的竹枝旁,伸手将它们抓进垃圾袋里。旁边一个小朋友望着YOYO红通通的脸,说了句“YOYO姐姐好猛哦。”

  读大学时,YOYO就经常和几个同学一起到湘江边玩。“那时候湘江边没这么多建筑和绿化带,没现在这么漂亮,但水很干净清澈,江边垃圾也很少。”现在,工作很忙,YOYO依然会抽时间来湘江边看看。平时开车经过这里,她也总会放慢车速,把车窗摇下来。YOYO喜欢阳光洒在江面上的样子,以及从江面上飘过来的缕缕暖的风――她说:“如果没有没有垃圾没有污染,这里会更漂亮。”

   带病参加,捡不了垃圾也想看看

  “看到湘江被污染,很心疼。”65岁的周之光一边捡垃圾一边念叨,和他一同前往的,还有老伴儿罗化梅和女儿周蔷。

  “我从小在湘江边长大,经常在湘江里游泳。”周之光指着河面说,“那时候河水清澈见底,家家户户都是直接挑河水吃,不担心水脏。”他叹了一口气,接着说:“现在不行了,别说吃水,在河里游泳都嫌水不干净。”

  与他们一样,许多市民都是全家出动。60岁的张丽独自一人在河滩上捡垃圾,其实老伴儿黄佑懿和她一起来了,张丽说老伴儿是个犟脾气:“他早就报了名,但今天身体不舒服,就坐在广场上休息。他说就算不能捡垃圾,过来看看也好。活动结束后,我还要带他去打针。”

  来参加活动的几十名小学生都穿着统一的校服,但唯独有两个小女孩校服与别人不一样。“我们是长沙市二十中的学生。”余桢旎手搭在同学苏漫肩上说,“我们是学校的代表哦!”说完两人都乐了。学校没有统一组织,她们是看了报纸后自发报名参加的。两人一边劳动,一边玩乐,垃圾袋很快鼓胀起来。

  6岁的欧阳弘和小伙伴易泽川一边相互配合,一边暗自“较劲”,比赛谁能捡到更多垃圾。两位妈妈站在一旁,为他们加油鼓劲。

  7岁的曹哲蹲在地上,捡到垃圾就举起来给爸爸妈妈看:“你们看,好大一个玻璃瓶。”爸爸曹健峰笑着不说话,妈妈李希诊连声表扬儿子能干。

   日记里,小学生跟母亲河说对不起

  活动中一支头戴红帽、身穿蓝色校服的童子军特别惹眼,他们是国防科大附属小学六年级学生。

  “老师,我们快点去捡垃圾!”不等班主任老师把活动纪律宣布完,小朋友们就迫不及待地朝湘江边跑。河床很湿,孩子们深一脚浅一脚,白色的球鞋一下就变成了“小泥船”。但谁也无暇顾及这些,大家一本正经地在河床上“寻宝”,一见到白色垃圾,立马冲过去捡起来,放进编织袋里。一个多小时后,大家硕果累累,将十几个装满了垃圾的编织袋整整齐齐地放在了指定的地点。

  “原来环卫工人这么辛苦,我以后再也不乱扔垃圾了。”临近中午,活动结束了,小朋友们围在湘江边的花坛上休息,个个累得直不起腰来。

  当天,一个小朋友在日记里写着:我们每天都喝着湘江水,在这伟大母亲的哺育下长大,这位母亲守护了我们一日又一日,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而今天,我们相聚在湘江岸边,怀着感恩的心,守望湘江,以诚挚的心,为母亲擦洗面庞……是我们,让垃圾挡住了母亲往日的光彩,我们向湘江表示歉意。湘江,对不起,以前的我们错了,从现在起,我们要用爱守护你!

  大学生们边捡垃圾边玩笑

  志愿者中,有52人来自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52人的大团队,合作起来却是十分默契。文学部的朱文秀抖了抖身边快要装满的编织袋,还用脚不断把垃圾往袋里踩踏实,对着身边的同伴打趣道:“看我捡了些什么宝贝?”大家好奇地探头一瞧,各种快餐盒、泡沫板、废弃的烟盒、饮料瓶、食品袋应有尽有。“你可以去开个杂货铺了。”同伴赵欣笑着说。

  靠河岸不到半米的江面漂着一只红色的塑料袋,好几个男生想探臂将它拾过来,都未成功,倒是会长罗超灵机一动,找附近的船老板借来一只长篙,才把它给拨到岸边。商学部的戚方鑫正小心拾着地上一些碎瓷片,虽然戴着纤维手套,但在一边的同伴邓阳还是不时嘱咐:“小心,别被碎片割到了。”那边,继续教育学部的淡正阳手里提着一只废弃沾满泥污的球鞋,朝这边走来。“瞧!这都是我捡的第4只鞋了。”

  75名长沙民政学院的志愿者也没闲着。他们排成“一”字形,进行地毯式地搜索,最靠近河面的刘腾飞还找了根棍子将沿岸漂浮的垃圾捞上来。“这有一只鞋!”“我捡到顶帽子,谁要啊?”“不知道这张VIP卡能不能找到失主。”河床上的垃圾五花八门,“怎么什么都往这扔啊!”一位志愿者边说边将刚捡到的晒衣架放进垃圾袋。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08-12-10
 

CopyRight(C)2008 city-water.cn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5001236号-2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09号 邮编:450003

主办:河南省城市水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承办: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