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每到夏天,阿哈水库就成为市民避暑休闲的乐园,游泳的、划船的、钓鱼的四处都是。今年,进入夏天以来,尽管天气炎热,但在阿哈水库却难以看到市民游玩的身影。这是去年下半年以来贵阳市小河区倾力治理阿哈水库带来的变化。阿哈水库是该市重要的生活水源地,堪称贵阳市民的一口大“水缸”。近年来,小河区委、区政府坚持在水库周边发展生态经济和综合整治环境“两手抓”,切实保护市民的“水缸”。
立足生态发展经济阿哈水库周边住着金竹片区三个村8000余村民。当年,因修建水库占用大量良田,造成仍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民增收困难。为让村民既不要污染水库又能尽快致富,该区加大扶持力度,在金竹片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2002年,出资委托中国农科院编制了《金竹生态产业示范区规划》,对金竹片区农业发展作了科学的规划。一方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区委、区政府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在金竹片区修建乡村道路15公里、村寨道路30余公里、机耕道50余公里,形成了园区道路、村寨道路、县乡公路相连的路网;兴建沼气池430口,配套改厕、改圈、改厨430套,以沼气为纽带,建立了“四改一气一种一养”的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在金山、竹林两村8个组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改善村寨环境。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发动农户利用荒山荒坡发展经果林,推广种植杨梅、梨、葡萄、杏等优质果树3000亩;实施“稻改菜”项目,引导农民种植经济价值高的速生菜、香细菜和鸡腿芥蓝等,15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500亩无公害梨基地、300亩无公害水生菜生产基地,建成了以采摘、观赏为主的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基地。2007年,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36元,与2001年相比,翻了一番多。
全力整治保护环境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农业、建筑和生活垃圾排入水中,对阿哈水库造成了污染。去年下半年以来,小河区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加强水库环境保护。
自去年11月开始,小河区在作了大量周全细致的准备工作,并到周边村寨多次上门宣传、动员后,吹响了整治的号角:2007年12月22日,阿哈水库沿岸农户主动拆除库区拦湖养鱼及网箱养鱼,面积1000余平方米。今年4月,小河区组织工人到水库大坝周边,帮助当地25户“农家乐”业主自行拆除违法建筑4000余平方米。5月14日,一经营业主配合执法部门将建于保护区内建筑面积达1136平方米的4栋违法建筑……共拆除违法建筑近8000平方米;依法取缔一级保护区内的农家乐、休闲经营点34户;拆除拦湖养鱼2100亩,取缔网箱养鱼34个、计1218平方米。
为严防工业污染源,小河区严把项目审批关,对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严把排污许可关,严格对库区周边工业企业生产废水循环使用情况进行“零排放”动态监管;严查污染隐患,坚持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巡查制度;全面取缔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及二级保护区内的工业企业直接排污口。
为有效治理生活污染,该区率先在全省实施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工程。去年底,区政府投资50余万元建成的垂直潜流式金山人工湿地投入使用,老中寨、平寨、梨树脚三个垃圾收集间也相继建成,村民生活污水通过一个个渗透层的药物处理后,再排入阿哈水库,解决了每年56万吨生活污水直排阿哈水库的问题。同时,编制完成了《阿哈水库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设立围栏、二级保护区设置项目建议书》,并在水库周边设置了界桩、界碑、警示牌等“环保警戒线”,更好地保护了阿哈水库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