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山西理工大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二学生陈攀仔细的对不久前从汾河岸边采集回来的土壤和水样进行着分析,作为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他没有机会享受暑假的惬意。而在全省,象陈攀一样为参与汾河生态修复工程奋战的高校学子还有上万之众。
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曾经水量充沛、水质清纯,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千里汾河已经成了污染严重的病态河流。今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启动了汾河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决定倾全省之力两年内再现汾河流水哗啦啦的美景。共青团山西省委迅速响应号召,联合山西省水利厅发起了"百万青年投身汾河生态修复工程--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来自全省四十余所高校的近200余支志愿服务队,深入汾河流域6市40县,进入乡镇、村庄以各种形式助力汾河生态治理,以科学知识和青春热情在全流域掀起了一场护汾热潮。
过去一个月时间,志愿者队伍以不同的形式宣传汾河生态保护,宣传绿色生态理念,带动和影响了十万余沿汾百姓关注和参与汾河治理。而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大规模的参与社会热点事务,大大提高了汾河生态修复工程宣传工作中的知识科技含量,为汾河生态修复工程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一、用知识推进汾河生态修复
"东寨是汾河源头,虽然我们生活在源头,水质还很清澈,但到了下游污染就已经很严重了。"太原工业大学志愿者小李正在给宁武东寨镇坝沟湾村的小学生上一堂别开生面的环境保护课。在千里汾河源头,以这样特殊的形式宣传环保知识显得意义非凡。
在东寨镇,太原工业大学志愿者队伍进村入户,进行问卷调查,向村民宣传着环保知识。使用有磷洗衣粉会污染水源、塑料袋不能随意丢弃……这些村民平时不太关注的问题,在这群大学生娃娃嘴里讲的头头是道。村民老刘在接受了队员的问卷调查后高兴的说,"大学生们不错,最起码娃娃们告诉咱河水里洗衣服影响十几万下游老百姓饮水了,以后拿回家洗!"。而在志愿者们带领小学生在汾河岸边捡拾垃圾的过程中,孩子们细心的把捡来的垃圾进行分类,按照志愿者老师教导的方法,把可回收的垃圾送到回收站,不可回收的垃圾集中处理。"老师告诉我们,塑料袋会污染汾河水,我们把塑料袋捡回去,下游的小朋友就能喝上清澈甘甜的水了。"一名小学生不顾手上脸上的污泥,兴奋地对记者说。
同样在宁武,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的志愿者也在运用着专业知识,为保护汾河出力。整整一个月时间,大学生志愿者对汾河源头多个乡镇,上万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依据科学的统计方法,得出了宝贵的调查结果。统计学院带队薄老师表示,志愿者们从设计问卷,到入户调查几乎是独立完成的,学生们一方面可以发挥专业特长,一方面可以和汾河保护挂钩,活动中显示出了极高的热情。这份多达20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知识层面不够广,对环境保护知识的了解极其有限,但是对汾河保护有巨大热情和潜在环保意识。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志愿者们还科学的提出了改进提高的建议。当地一位基层干部表示,这样的调研报告确实能为当地开展保护母亲河工作提供帮助。
"杂质不太多,但有腥味" 房建坤拿着一瓶浑黄的汾河水,面色凝重,作为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水文专业大二学生,他和这支志愿者队伍主要任务就是采集土壤和水样,为当地提供专业的水利知识。因为专业对口,这支志愿者队伍对于当地汾河生态治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当地水利部门提出的建议也很专业。在参观当地的山西省中心试验站的过程中,几位同学提出了自己对节水灌溉的一些想法。比如是否可以利用"非充分灌溉"和"污水灌溉"等方式实现节水灌溉。在和当地水利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热烈的探讨之后,他们的想法也得到了认可。
二、用热情扮靓母亲河秀美容颜
万名大学生志愿者轰轰烈烈的宣传活动最为直观的感受是热烈的情绪,几乎在沿汾446个村落都留下了志愿者的足迹,捡拾垃圾、发放资料、文艺汇演、高音广播……。青春的热情让每个人为之动容,众多当地百姓受到志愿者的感染,加入到了汾河生态保护的工作中来,护汾之风吹遍三晋大地。
7月14日,太原小店区汾河岸边,几十名大学生奔波往来,忙碌异常。这是山西医科大学志愿服务队的垃圾捡拾行动,虽然天气凉爽,但是学生们的汗衫都已经被汗水浸湿。
"我们是"黄虫",所到之处垃圾不存",临床专业大二学生傅真真笑言,因为志愿者身着黄色汗衫,所以自己戏称为捡拾垃圾的"黄虫"。一天的光景,近两千米河岸边的塑料袋、纸屑、废物都被清理的干干净净,但在返程的路上,志愿者们很多都打起了瞌睡。参与此次活动的小店团委书记刘素林对大学生饱满的热情所震撼,他说,"团组织发起保护汾河志愿者行动,就是期待大学生们能够亲身参与到汾河治理当中,基层确实需要这样的激情和干劲。"
"天不下雨下煤面,树上挂着塑料袋……"7月23日,是中医学院学生盖荣荣第一次"登台"的日子,在霍州开元街道办的庙会上,她和同学自编的保护母亲河小品赢得了阵阵喝彩。在此之前,中医学院已经在霍州矿区开展了十余天宣传活动,向村民和企业工人宣传汾河保护。在到达开元街办之后,同学们偶然得知第二天当地有庙会,马上意识到这是宣传的好机会,当晚就编排了一个名为"汾河的昨天、今天、明天为主题"的小品,以赵本山小品为基础,用通俗幽默的方式讲述了环境的污染、汾河的惨状以及汾河清水复流工程带来的美好期待。时至今日,盖荣荣都忘不了当天的火爆场面,数百村民看到刚才还在散发传单的大学生上台演出时,掌声叫好声不绝于耳。一位老大爷在演出后带着几岁的孙子,来到宣传队条幅前,和孩子一起郑重的写下了"我爱汾河"四个字……。
三、让青春随千里汾河奔流不息
共青团的迅速行动,以及上万大学生的倾情参与让汾河生态修复工程更加深入人心,汾河生态保护在流域内已经蔚然成风。
据悉,为期一个月的大学生志愿者宣传实践活动,共发放保护汾河宣传资料20万份、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千余次、号召数万人次参与了汾河岸边的垃圾捡拾活动、进行问卷调查10万人次、形成调研报告百余份。而触动大学生志愿者的绝不仅仅是这些数字上的成绩。理工大学的陈攀最为民间环保意识的缺乏而担忧,"我有一次在给一位农妇模样的中年妇女发宣传品,顺便说起汾河目前污染现状,她听后竟然很惊讶。"陈攀说,这位农妇的表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说明人们对污染不了解,对环保没有什么概念。我们的活动还是很必要的,希望今后能多参加一些宣传活动,为基层的百姓带去环保知识。"他说。
中医学院志愿者秦波则对霍州团百矿矿区和一座经过治理后的矸石山公园记忆犹新。"九年治理,造就了一座美丽的矸石山,绿树成荫,鲜花遍野,小桥流水。如果不是当地老乡介绍,我们不会相信那是煤矿废弃品煤矸石堆积而成的渣山。相信汾河的未来在我们的努力下也会焕发光辉"。
针对此次活动,山西团省委副书记高键表示,一个月的志愿者活动,万名大学生通过文艺宣传、支农支教、政策宣讲等形式,提高了汾河流域百姓对省委、省政府政策的知晓度,广泛宣传了汾河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宣传良好的环保理念,促进大家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在汾河生态修复工程的起步之年,关键一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从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事务,磨练了自己,增强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于未来全省的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